资讯 更多 >>
漳州举办“数字工匠”职工职业技能...
河南4名阳性人员私自返乡并瞒报情况...
山西吕梁:发现盗采矿产资源行为可举报
受害方律师:接法院通知,乐安命案...
橙色——“柑橘院士”邓秀新心中最...
刷视频相认的双胞胎姐妹:两次创业...
四川通报2021年秋冬季首批大气污染...
首轮筛查:天津73443人全部阴性!
首席气象预报员张霞:30年坚守筑牢...
杭州火灾系二房东与房客纠纷引起 ...
动态更多 >>
你们,温暖了2021
西安市新增27个中风险地区 目前有1...
广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
哈尔滨市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
寒潮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 四川盆...
昆明至哈尔滨一航班发现1名入境复阳...
陕西研考:封控区内考生在原报考点...
北京今日最高气温仅5℃ 明起强冷空...
那年今日 | 历史上的12月22日发生...
我要找债主
会展 更多 >>
美籍酿酒师在崇礼:中国是第二故乡...
河南项城报告2名疑似新冠肺炎病例 ...
浙江绍兴确诊病例首次零新增 上虞...
广西东兴实行全员居家隔离 启动口...
新疆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 “富春山...
云南瑞丽市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结果...
内蒙古满洲里累计治愈出院本土确诊...
孙海洋夫妻驱车山东阳谷:还在为孙...
大国工匠追梦“玉米强国”40载:用...
让南海“海洋热带雨林”斑斓多彩
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关注 > >> 正文
 
三十六年坚守 只为让学生走出大山——记最美乡村教师徐云玲
来源: 驻马店网     时间:2023-06-25 10:43:21

记者 刘金霞 房满地


(资料图片)

在泌阳县马谷田镇的石婆婆山脚下有一个教学点,是政府为了让偏远山区的孩子都能就近入学设置的。这里地处深山、溪流交错、交通不便,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有位老师在这里坚守长达36年。寒来暑往,教学点从茅草屋变成了石头房又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学生从十几个到三十几个再到最后三个直至没有,她一直都坚守在三尺讲台。虽然历经生活磨难,但她依然坚守在这里,用知识武装孩子们的头脑,用爱心温暖孩子们的心灵,用言行实践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她就是中国好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学雷锋标兵、天中最美母亲、泌阳好人、最美乡村教师——徐云玲。

6月16日一大早,记者一行来到泌阳县马谷田镇孙庄村委马庄组。这里山高林密,路上杂草丛生,途中颠簸不断,还有一条小溪横亘在路上。这是徐云玲每天骑电车往返的必经之路。终于,我们见到了徐云玲,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头顶上那一片白头发,一低头,显露无遗。

教学点:从茅草屋到石头房再到宽敞明亮的教室

跟随徐云玲的脚步,我们来到了泌阳县马谷田镇孙庄村小学马庄教学点,屋顶是石灰色的瓦片,土色的墙体大部分是石头、只有少量的砖,没有玻璃的两个窗户分布在木门的左右两侧,阳光透过窗户上的木条洒落进教室,正如徐云玲本人,是照在这座大山深处孩子们身上的光。

1986年,高中毕业的徐云玲作为代课老师来到泌阳县马谷田镇孙庄村小学马庄教学点。“我原来在下河村教学,得知这里缺老师,我就来了。”徐云玲回忆道,“我刚来的时候,教学点是过去生产队盖的茅草屋,讲台是用土坯垒的,课桌也是,把土坯垒在两边当作桌腿,上面搭个板子就是一张简易课桌,学生们坐小板凳上课。”

1993年,历经多年风吹雨打的茅草屋成了危房,不仅无法遮风挡雨,连学生们的人身安全都成问题。为了给孩子们盖个像样的教室,徐云玲和丈夫孙荣合商量后,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3000元用于盖房。那时,徐云玲一个月的工资才32元,这3000元是她7年的工资以及家里卖花生和玉米攒下来的钱。

虽然手握3000元的“巨款”,但是买完水泥、木材等材料,再请工人,剩下的钱只够买少量的砖。无奈之下,徐云玲就和丈夫推着平板车上山搬运石头,于是就有了这座墙体大部分是石头、只有少量砖的石头房。三个月后,新教室盖好了,而徐云玲一家住的还是土坯房。

2012年,爱心企业得知徐云玲的感人事迹后,捐助16万元建设了新校舍,有教室、图书室、公厕等基础设施,学生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原来的教室光线暗,屋顶还漏雨,一到阴天下雨就上不成课,搬到这里之后就再也没有这种问题了。”徐云玲高兴地说。

36年来,徐云玲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影响,把教学点从最初的茅草屋变成了石头房,再从石头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倾尽全力为孩子们打造越来越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从十几个到三十几个再到最后三个直至没有

走进新校舍,院里收拾得很整洁,还种了一些花花草草点缀其中,这是孩子们的小操场。“这也是别人捐赠的,年纪小一点的学生很喜欢玩。”徐云玲指着院里那个简易版的滑滑梯说。滑滑梯后面的那间屋子是学生们上课的教室,黑板上还留着徐云玲的板书,娟秀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学生越来越少,去年春季开学时还有两三个,秋季彻底没有了。”徐云玲从角落里拿出已经落了灰的白色牌子,上面印着“泌阳县马谷田镇孙庄村小学马庄教学点”的黑色字样,她拿了个毛巾擦去上面的灰尘,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在外面挣了钱就把孩子接出去了。这样也好,我的初心就是想让孩子们走出这座大山。”

徐云玲刚来到教学点时,这里有十几名学生,她任教之前,有6位老师先后在这里教书,但因为条件艰苦,这几位老师都没待满一个学期就离开了。徐云玲到这里后,学生最多的时候有30多名,她把学生分成四个年级,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主要教他们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课余时间,徐云玲还教孩子们唱歌,和他们一起做运动。在这里,徐云玲兼任校长和各科任课老师。

“先给三年级的学生上课,这个年级的课教完了给他们布置作业,然后给二年级的学生上课,以此类推。”徐云玲说,“白天上课,晚上批改作业,改不完的话就放在枕头旁边,早醒早改,晚醒晚改,反正不能耽误第二天上课。”

在教学点上学的孩子,不仅要走很远的山路,而且大多要蹚过两条小河才能到达教学点,徐云玲就专门买了一口大铁锅,让学生们在她家里吃午饭。夏秋季节,雨水多,河段易涨水,学生们上下学途中容易遭遇危险,徐云玲就留他们在家过夜。哪个学生落了课或者跟不上学习进度,徐云玲就跋山涉水去他们家里补课。

由于学校没有正规操场,用石灰粉画的跑道一下雨就被冲得看不清了,徐云玲就趁着暑假挑着扁担去山里挑石头,挑来的石头插在土里当作跑道,这样既实用又省钱。从学校到河滩要走五六里的山路,徐云玲一天走三四个来回。徐云玲的丈夫孙荣合又去山里砍了一根木桩,做了一个手工版的篮球架。就这样,夫妻俩给学生们建成了一个小有规模的操场,让他们在这里上体育课。

从十几个到三十几个再到最后三个直至没有,学生送走了一届又一届,从始至终只有徐云玲一个老师。

生活:教书育人担使命 虽历经磨难但初心不改

徐云玲的丈夫身体不好,先后患上肾炎、下肢静脉曲张,农忙的时候只能干一些轻活。1999年,丈夫不幸又罹患了淋巴系统肿瘤,低烧不退,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家外的重担彻底落在了徐云玲柔弱的肩上,除了教书、照顾家庭外,她还要做犁地、耙地、播种等农活。“前些年累得腰落下了毛病,所以一直戴着这个护腰带,夏天再热也不敢脱。”徐云玲一边整理护腰带一边说,“医生说我腰椎滑脱,要保护好,否则很可能导致瘫痪。”

2005年,徐云玲的儿子孙振宇学习时,身旁的电源插座突然爆炸,三根手指头被炸掉,落下了终身残疾。正在上学的女儿孙亚男又确诊为甲状腺囊肿,需要住院做手术。儿女的病痛彻底压垮了作为母亲的徐云岭。她想出去挣钱给自己的孩子治病。一位在外打工的朋友给徐云玲介绍了一份工作,在北京的幼儿园,月薪1000元,相当于她在马庄教学点一年的收入。临走之前,徐云玲找到附近的私立学校,想把正在教的学生转到那里继续上学,但当时还没有村村通,私立学校的负责人嫌泥巴路难走,不愿意来接。孩子们上学的事情没有着落,徐云玲心里特别难受,一直放心不下。那年正月二十,本来正月十六就该开学的孩子们找不到地方上学,一直在马庄教学点徘徊。看到徐云玲后,怯怯地喊了句:“老师好。”徐云玲看着这些孩子们,就又把教室门打开,像往常一样拿起了教鞭,从此再也没有放下过。

“如果我放弃了,孩子们怎么办呢?”徐云玲哽咽地说,“想了想还是决定把这些孩子们接着教下去,好让他们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除了家里的难事,学生的教育问题也让徐云玲操碎了心。有些父母因为家里穷,不愿意花钱供小孩读书,这让身为老师的徐云玲心急如焚,她只能通过减免学杂费的方式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

因为徐云玲的坚守,这些年来,马庄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没有一个文盲。

徐云玲:继续为教育事业奉献 直到干不动为止

“去年秋季没学生后,我又去马谷田镇小李庄村小李庄小学任教了。”徐云玲说,“我和学生们在一起待惯了,让我在家里闲着我着急。”

早上7点,徐云玲准时离开家前往马谷田镇小李庄村小李庄小学,她教五个年级的《道德与法治》,中午在学校陪餐,下午五点放学,快六点到家,骑着电动车往返三十多里,这就是徐云玲的一天。

徐云玲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大女儿和她一样是老师,在泌阳县马谷田镇中心学校教书。小女儿因父亲常年身体不好学了护理专业,现在信阳154医院上班。由于母亲徐云玲一直忙于教育事业,早出晚归,儿子和小女儿就把父亲孙荣合接到信阳照顾。

徐云玲获得过很多荣誉,天中最美母亲、河南省学雷锋标兵、泌阳好人、最美乡村教师……但最令她骄傲的是所教学科荣获第一名那一张张泛黄的奖状。

“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就要教好。”徐云玲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把这里的孩子都送出去了,他们有的学习很好,考上了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有的虽然学习不好,但通过学习知识让他们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这同样很有意义。”

采访徐云玲的时候,旁边站着在外面乘凉的两位村民,分别是孙成立和王金军,经询问,他们竟都是徐云玲的学生。孙成立笑着说:“我脑子笨,徐老师为了教会我,把书本子都戳烂了。”王金军一边拉着自己蹒跚学步的孩子,一边说:“徐老师让我们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等我的孩子长大了,我一定要让他好好读书。”

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即使是在现在这个信息化已经相当普及的时代,这里的信号依然不好,时有时无,是徐云玲给这里的孩子架起了一座通往外面世界的桥。

“我最开心的是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让我从一名代课老师转正了,现在是国家的正式教师,我很骄傲。”徐云玲笑着说,“还有就是2012年受邀去北戴河休假,这是多么高的政治荣誉啊。”2012年,受中组部邀请,徐云玲作为河南省唯一代表前往北戴河参加暑期专家休假活动。“我只是个小人物,做的事也是身为老师的本分,没想到能收获这么多。”徐云玲谦逊而真诚。

今年,已经58岁的徐云玲依然坚守在教育岗位上,继续为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奉献着,力所能及地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关键词: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